密林、小廟、老橋︱慢走國姓糯米橋休閒農業區周邊

花費簡單輕鬆的一小時,即可看見國姓鄉的農村景象與人文歷史。八十年的古蹟糯米橋,是來到國姓鄉不可錯過的珍貴風景。
空空慢走地圖〔之二〕。部分地點有相機小圖標,是我們認為適合拍照取景的地點。此文章最下方資訊欄附有Google路線地圖,點擊連結即可循線遊覽

「空空慢走」是一系列在民宿附近,全程走路或自行車可完成的路線,每個路線皆耗時一小時或更短,是可以在享用早餐前等零碎時段進行的小小漫步。從空空民宿出發,附近的梅庄休閒度假中心入口旁有一條小路,直行一小段後左轉循著緩坡一路向上,即可抵達沿著北圳設置的自行車道,先往左彎。大片瓜田、連綿網室棚架及遠山,在空無一人的自行車道只有涼風撲面。

︱小密林

經過淨蓮禪寺、走過一座紅色小拱橋後,左手邊有大片高聳的南洋杉林,這是露營區水秀農場,每逢週末常是滿滿營帳。很喜歡經過開闊田野後瞬間來到林木樹蔭下,空間變了,光色變了,風也變了。小徑轉彎處的民宅圍牆邊種著花丁子,蓬鬆茂密如髮的細葉間夾雜紅色小花瀑布,地上鋪滿掉落的點點紅—這幅小景總是這條路線的驚喜。

水圳邊的九重葛正放肆綻放

︱大石剖開有神明

在水秀農場折返,順著北圳一路往西走,當看到油桐坑步道的指引牌,繼續直行後順右邊路而下。你會看到一棵粗壯的老龍眼樹。

樹旁有座這幾年新建的土地公廟,過去只是一個大石邊的小亭子。廟很小巧,前有雅緻的小造景,內部沒有供奉常見的土地公像,而是一片石板。

「因為當時擲筊詢問,神明說不要真身,要旁邊的大石。」

這天巧遇廟公大叔,他熱情的與我們介紹。大石就在前庭造景中,可看見一處被剖開。大叔指著供奉的石板續解說,遠觀依稀有松樹下土地公像的輪廓,許是石頭剖開後接觸空氣氧化,而慢慢浮現一些紋路。對當地人而言,這是神蹟。

被剖開的大石

︱老橋

離開小廟往下走,回空空前先繞往國姓鄉最知名的三級古蹟「糯米橋」。糯米橋建於日據時期,已有81年歷史,使用古老智慧工法:糯米混合紅糖、石灰等作為石塊的黏著材料,歷經多次颱風溪水暴漲仍屹立北港溪中。早期橋並無護欄,後人新建,可惜未與舊鋪面很好的結合,看起來明顯較新;但拱型橋墩及橋面仍可見古老的工程之美。

全台灣保存完整的糯米橋僅三座,雙腳踩踏在歷經八十年歲月的橋面上,周遭景物皆變,腳下不變,這是先人智慧與時間堆疊出的永恆與紮實。

一般而言,我們會優先推薦住宿房客們走這條路線,簡單輕鬆的一小時即可看見國姓鄉的農村與人文歷史。吃早餐前來走走看吧!

︱相關資訊

  • 距離 | 路線總長約4.4公里
  • 時間 | 步行一圈約花費1小時。亦可選擇自行車探訪
  • 叮嚀 | 沿途經過農宅農地時請尊重主人,並放低音量
  • 路線地圖 | GOOGLE MAP

Photo by YingChen